人说粮如银,我道茶似金。
武夷岩茶兴,大念制茶经。
一采二倒青,三摇四围水。
五炒六揉金,七烘八拣梗。
九复十筛分,道道工夫精。
人说粮如银,我道茶似金。
武夷岩茶兴,全靠制茶人。
这是《制茶民谣》中对武夷岩茶的介绍
短短几句描述
将岩茶的制作过程都呈现出来了
“看青做青,看天做青”
更是岩茶活学活做的技术精要
有人就要问了
“倒青”“揉金”是什么意思
太专业了我看不懂啊
考虑到这种情况
贴心的茶人将岩茶的制作过程
图文并茂的整理出来了
让你一目了然,完全不用担心看不懂
一、采茶
采茶一定要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。
茶青标准:要求茶青新鲜、无表面水,中、小开面三叶,均匀一致。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,并形成驻芽之中、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。
二、萎凋
萎凋即倒青,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,天气对茶叶品质的影响,仍然是巨大的。
晴天的时候萎凋,茶青在光和作用下,物理、化学变化自然充分,非常有利于下一步的做茶。如果是阴雨天,那就只能把茶青放在屋内,靠物理加温萎凋,对茶叶的最终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。
萎凋后的茶青状态:叶片失去光泽,叶态变柔软,失水百分之十几。倒青后是晾青,茶青进入青间,这已进入做青环节了。
三、做青
武夷岩茶制作工艺,是所有茶类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手工做青,技术要求极强。无论是动作还是心法,都可以和太极拳以及禅修相互借鉴。
现在,大多茶叶都是用机器加工制作而成,别的先不讲,只说一个重量:手工摇青,一次只有1.5到5斤,机械摇青筒,每筒可以装300到400斤,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,减轻了茶农茶师傅加工做茶的劳动强度。
做青原理:在适宜的温湿度等环境下,通过多次摇青使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互相磨擦,使叶片边缘逐渐破损。并均匀地加深,经以酵氧化后产生绿底红镶边,而在静置发酵过程中,茶青内含物逐渐进行氧化和转变,散发出自然的花果香型,形成乌龙茶特有高花香,兼有红、绿茶的风味优点。做青之后,茶青会从柔软变成坚挺,光泽重新回来,俗称“死去活来,茶青呈”“绿叶红镶边”,这茶青做的熟度最好要熟一些。
四、炒青:
炒青也叫杀青,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,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。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,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和发酵,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鄣分水分呈热软态,为后道揉捻程序提供基础条件。
杀青时的温度为180度左右,很烫。杀青的目的是终止发酵。如果不终止而持续发酵,就会变成红茶了。
操作要点:进青前筒温升至230度以上,手感判断:手背朝筒中间伸入1/3处要明显感觉烫手即可。每次进青量为:110型为80—100斤,90型为50—60斤。杀青时间约为7—10分钟。成熟标准为叶态干软,叶片边缘起白泡状,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,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。出青时需快速出尽,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,否则易过火变焦碎末,俗称“拉锅现象”。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,后期低火直至出锅。
五、揉捻
揉捻工艺是形成岩茶外形的决定因素,也是影响茶叶制率的因素之一。
机械揉捻机
半机械揉捻机
全手工揉捻
揉捻形式上只是茶青形状的改变,由片状变成了条索状,内容上包含了果胶等内含物的渗出,对进一步做茶和茶汤的最终滋味,有着极大的影响。
揉捻后的茶叶,变成条索状
六、烘干
烘干方式:传统木碳、焙笼烘干和烘干机两种方式。焙笼烘干时间长,劳动强度大,生产效率低,初制烘干上使用较少,手工制作之茶多用此法,成茶品质更高。揉捻成条的茶叶需马上进行快速烘一道,不能置放过久,否则易使干茶产生闷味,降低茶叶品质。
刚采摘下来的茶青,充满了苦味、涩味、杂味和多余的水份,经过倒青、做青、杀青、揉捻,再进行最后一道烘干,毛茶就算做好了。经这一番“修炼”,茶叶由苦变甜,由涩转香,给人们带来健康、优雅和自在。
烘干中的茶青
烘干后的茶青,含水率降到了10%以下,经过捡剔(去掉茶梗和黄片)后称为毛茶。图片
烘干后的茶青
一些有经验、有渠道的茶人,会直接把毛茶买走,从而“抢占”好茶,降低成本。但这有点象赌石,如果看走了眼,或者是虽然买到好的毛茶但后面的焙火没做好,那损失可就大了。
七、焙火
为什么要焙火呢?简单的讲,一是尽量去掉坏的部分,如多余的水分和苦涩的杂味;二是尽量保住好的部分,如多酚类的部分;三是更多转化新的物质,如高温芳香物质,而且越存放转化的越好。
焙火前的毛茶和毛茶的茶汤颜色
焙火用的焙笼:白色的是碳灰,碳灰下面埋的是木碳,靠碳灰的厚度调温度。竹笼的里面放毛茶。
焙后的精茶和精茶的汤色
至此,武夷岩茶的整个制作过程就完成啦
一片茶叶,经过如此多道工序
精制而成,成为一泡茶
了解了制作过程后,
不管是做出精品,或是做得一般
大家都会珍惜的吧
(图文来自网络,著作权属于原作者,若有侵权,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!)